感染管制專區

國內外最新疫情

[最新疫情] 近期國內腹瀉疫情上升,群聚增加,應注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 113/04/16

       疾病管制署今(16)日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故容易引發群聚感染,提醒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4月7日至13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9,848人次,較前一週120,868人次上升15.7%,與去年同期相當;另全國近四週(第12至15週)共接獲203 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去年同期(54起),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出陽性案件計5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為主( 45件,佔80%)。
       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故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
      疾管署表示,由於諾羅病毒目前無特效藥可治療,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症狀建議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且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勤洗手;烹製菜餚應選擇新鮮食材,注意食材衛生與保存,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生熟食應分開處理。有疑似症狀者應在家休息,如需外出者,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給他人
 

[最新疫情] 流感疫情及併發重症風險持續,請把握機會儘速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113/04/09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9)日表示,截至今(2024)年4/8,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約655.6萬劑,剩餘2.2萬餘劑,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儘速接種,以降低重症或死亡之風險。另因疫苗數量有限,建議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
       疾病管制署說明,今(2024)年第14週(3/31-4/6)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8.2萬人次,近期呈緩降趨勢;多項監測系統顯示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持續於社區活動,其中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B型占比上升,仍須觀察連續假期後對疫情變化影響。
       疾管署統計,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週(4/2-4/8)新增16例流感併發重症(7例A型H1N1、7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1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2例死亡(均為A型H3N2),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未接種流感疫苗。本流感季自去(2023)年10/1起截至今年4/8累計705例流感併發重症,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其中死亡130例,重症病例及死亡個案均有80%(含)以上未接種流感疫苗
      疾管署呼籲,近日溫差變化大,請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發生風險。

 

[最新疫情]  即日起COVID-19 XBB疫苗第二劑開打:65歲以上新冠疫苗再加1,防護不過期  113/04/0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鑑於COVID-19疫情仍持續,且因長者免疫力會隨年齡增長衰退,經參考國際實證研究,接種XBB疫苗第二劑可提升保護力,有效降低其門急診就醫及住院率。為保護感染新冠後易致重症和死亡之高風險族群,故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自今(9)日起開放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第2劑XBB疫苗,並辦理「65歲以上新冠疫苗再加1,防護不過期」XBB疫苗第2劑開打記者會,現場邀請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李秉穎召集人、曾淑慧副署長及防疫大使王滿嬌共同出席,防疫大使王滿嬌及素人代表也挽起衣袖,現場示範接種,呼籲符合接種資格踴躍接種。
       周志浩次長表示,新冠疫情雖然有下降趨勢,但併發症及死亡風險仍持續,國內本土併發症及死亡個案有9成以上未接種XBB疫苗,65歲以上長者也占併發症及死亡個案的6成和9成。此外,過去曾感染或打過原始株或雙價疫苗的人,對新的變異株已沒有效力,新的XBB疫苗對目前主流病毒株都具有保護力提醒還沒接種趕快施打,才能對抗不斷變異的病毒
       防疫大使王滿嬌去年9月受邀擔任防疫大使接種COVID-19 XBB疫苗第一劑,今日也義不容辭現場挽袖接種XBB疫苗第2劑,滿嬌姨表示,因為工作時常需要跟很多人接觸,為保護身體健康,配合接種疫苗能讓她更安心面對工作上的互動,目前也已經接種過5劑COVID-19疫苗,為了能讓疫苗保護力更完善,這次也不會缺席。
      李秉穎召集人特別提醒,符合資格的三種族群,第一劑XBB疫苗與第二劑接種時間,間隔至少12週(84天),可與第1劑不同廠牌,而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包括目前正進行或 1 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洗腎患者、HIV感染患者、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療者、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都可儘速接種。
     疾管署說明,提醒符合資格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可於接種前評估時,用於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最新疫情] 新冠疫情併發症個案仍多,自今年4月9日起提供易發生重症或死亡高風險族群,第2劑新冠XBB疫苗接種服務,提升免疫保護力  113/04/02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上週(3/26-4/1)新增26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3/19-3/25)新增281例下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4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53例下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JN.1 (94%)為多,其次為BA.2.86 (4%)、及EG.5 (2%);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 (90%)為多,其次為BA.2.86 (10%)。目前國內疫情下降且已脫離流行期,惟去(2023)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均占96%(含)以上仍不可輕忽疾病威脅,呼籲符合接種資格儘速接種疫苗
       疾管署說明,為提升感染新冠後易發生重症或死亡之高風險族群免疫保護力,預定自今年4月9日起,提供65歲以上民眾、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患者(包括: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洗腎患者;HIV感染患者;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療者;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接種第2劑新冠XBB疫苗,可在莫德納和Novavax擇一廠牌接種(可與第1劑不同廠牌),並與前1劑間隔至少12週(84天)
      疾管署表示,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40.7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214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26.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0.15%。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359.2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11.4萬劑,由於國內外新冠疫情持續,仍具傳播風險,莫德納及Novavax兩種廠牌均安全有效,可對抗目前主流變異株,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民眾,莫因曾感染過新冠、曾接種原始株或雙價疫苗而輕忽疫情侵襲威脅,請儘速前往接種新冠XBB疫苗,提升保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最新疫情]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病例,提醒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以降低感染機會 113/04/02

       疾病管制署今(2)日公布國內本(2024)年首例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南部80多歲女性,為機構住民,3月20日出現發燒、畏寒及呼吸喘等症狀送至醫院就醫,因疑似敗血症收治住院並由醫院通報,3月26日檢驗確診為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經治療後目前病情穩定,住院治療中。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4)年累計1例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確定病例,與2014年至2023年同期病例數(介於0至2例)相當;2014年至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1至14例,其中以65歲以上為多(占53%)。
       疾管署表示,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主要經由人與人間之直接接觸,或經由吸入含有病原菌之呼吸道分泌物微粒而感染;最常自鼻咽部侵入體內,潛伏期約2至4天。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初期的症狀通常很輕微,經常被誤認為普通感冒。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腦膜炎、菌血症、肺炎、蜂窩性組織炎、敗血性關節炎、骨髓炎、會厭炎等。引起之侵襲性疾病好發於3個月至3歲之嬰幼兒,很少發生於5歲以上的兒童,其中以腦膜炎威脅性最大,可能導致後遺症,甚至死亡。
疾管署提醒,冬春之際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應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並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以降低感染機會
 

[最新疫情] 清明假期將至,去野外掃墓或出遊時,注意個人防蟲措施,防範蚊蟲威脅 113/04/02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表示,國內目前已進入蚊蟲活躍季節,且適逢清明及兒童節連續假期,連假期間若規劃赴郊外掃墓祭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易接觸到蚊蟲(如:蚊子、蜱蟲、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而增加感染蟲媒傳染病(如:登革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恙蟲病)的風險。提醒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被蚊蟲附著叮咬而感染疾病。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登革熱上週無新增本土病例,今(2024)年截至4月1日累計191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本土病例151例,境外移入累計40例,感染國家以東南亞國家為主,高於2021年至2023年同期(介於0-20例);截至4月1日尚無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確診病例,我國最近1例本土確診病例為2022年6月確診;另截至4月1日累計28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個案感染地以宜花東地區17例為多,今年累計病例數高於去年同期(16例),惟與2021及2022年同期相當(分別為33例、26例)。我國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歷年資料顯示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上升,6至7月達高峰,於東部及離島地區感染病例數較多
       疾管署呼籲,前往郊外活動或掃墓時,應避免暴露於蚊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此外,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時,並檢查全身是否有蚊蟲附著或叮咬痕跡,若有疑似感染或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最新疫情]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仍有傳播風險,呼籲儘速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113/03/29

      疾管署今(29)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仍有傳播風險,且國內本土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數皆未接種XBB疫苗而接種XBB疫苗不僅可有效提升對抗目前主流變異株之免疫保護力,提升預防門急診就醫及住院之保護力,也可降低併發重症或死亡之風險。提醒切莫輕忽疫情威脅,過去曾感染過新冠、曾接種原始株或雙價疫苗於此波疫情已不具免疫效力,年滿6個月以上之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均建議再接種新冠XBB疫苗提升保護力,保障個人健康。
      疾管署表示,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37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210.5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26.5萬人次。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366.1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12.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之民眾,儘快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疾管署另說明,自3月5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接種至疫苗用罄,過去7天(3/22-3/28)平均每日接種約528劑,截至3月28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55.3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逾99.6%,僅剩餘約2萬餘劑。因疫苗即將用罄,呼籲尚未接種的儘速前往接種,尤其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及醫事人員等高風險重點族群,
       疾管署呼籲,清明連續假期將近,提醒民眾外出掃墓或出遊時,除了做好個人衛生及防護外,也應接種新冠XBB及流感疫苗,提升保護力。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保護自己與他人
 

[最新疫情] 國內匡列之麻疹確診個案接觸者自主健康監測均已期滿,無新增個案。惟國際間疫情持續,仍應提高警覺加強防範  113/03/26

      疾病管制署今(26)日表示,近期無再新增麻疹確診病例,今(2024)年迄今維持累計9例,年齡介於20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個案。截至3月24日,相關接觸者總計匡列1,918人,已全數監測期滿,無新增個案。惟國際間疫情持續,且國內處好發季節,仍具疫情發生風險。
       疾管署指出,國際間麻疹疫情升溫,我國鄰近國家中,日本累計報告11例、韓國13例、中國81例;美洲部分,美國報告64例、加拿大至少40例,均較往年為高,且病例在全國各地不斷出現;歐洲疫情持續,其中羅馬尼亞報告7千餘例、英國5百餘例、奧地利2百餘例等,多國已有明顯疫情且有多起死亡案例,或部分國家報告零星疫情,規模雖小,惟仍較往年為高,歐盟CDC評估,多個國家及地區之疫苗接種率仍未臻理想,預期未來數個月,疫情仍會持續上升。
       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由於國際間麻疹疫情持續,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最新疫情] 3月21日起,65歲以上的「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完成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後,間隔8週,即可再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提升保護力 113/03/26

      疾病管制署今(26)日表示,為提升對65歲以上「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的健康保護,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除高風險對象外,自3月21日起,65歲以上「機構住民」(包含入住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住宿式長照機構、榮譽國民之家等機構者)及「洗腎患者」完成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後,間隔8週,即可接續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

疾管署說明,前述對象調整接種間隔後,相關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如下:
一、 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者,間隔至少8週再接續完成1劑PPV23。
二、 從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可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
三、 曾經接種PPV23者,間隔至少1年再接種1劑PCV13。

       疾管署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且PCV13及PPV23都是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如新冠XBB疫苗於不同部位同時接種。此外,PCV13為結合型疫苗,含1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激發免疫記憶,因此保護力較強;PPV23為多醣體疫苗,含2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提供更多種菌株血清型防護,因此接種2劑疫苗才可獲得完整保護,使保護效益最大化。疾管署呼籲,已接種PCV13之65歲以上高風險對象(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間隔8週後,請儘速安排再接種1劑PPV23。另亦請各類機構單位配合,協助所轄衛生局(所)安排住民接種。
 

[最新疫情] 國內出現本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籲請民眾注意呼吸道衛生,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113/03/19

       疾管署3月19日公布今(2024)年國內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為北部4歲女童,無國外旅遊史,於今(2024)年3月上旬出現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症狀,一週後咳嗽加劇,並陸續出現發燒、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多次至診所就醫未改善,13日因四肢出現紫斑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收住加護病房,住院當日並出現痙攣及意識改變情形,醫院於15日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目前病況尚穩定,轉入小兒科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之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須透過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方可有效傳播,健康者可能呈現無症狀鼻咽部位帶菌,其中僅少數帶菌者會發展成侵襲性疾病,免疫低下者較容易致病,其潛伏期約2~10天,主要症狀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出血性皮疹等,有時也會出現昏迷和譫妄等症狀,嚴重時甚至休克死亡,需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1歲以下的嬰兒,臨床症狀較不典型而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症狀,另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或有囟門突出的情形,但不一定會有頸部僵直等典型腦膜炎症狀。
       疾管署提醒,冬春之際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應儘量避免長時間處於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並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以降低感染機會;倘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最新疫情] 公布今年首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請懷孕婦女於每次孕期第28-36週間自費接種一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 113/03/19

       疾管署3月19日公布今(2024)年首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1個月大之男嬰,於3月2日出現咳嗽、流鼻水情形,3月4日因持續咳嗽就醫,並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經採檢通報後於3月12日確診,目前個案咳嗽情形緩解,病況穩定,已於3月11日出院。同住家人2人均無疑似症狀,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疾管署說明,百日咳是一種呼吸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很少出現併發症;嬰幼兒感染後症狀通常較為嚴重,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抽搐、腦病變、腦出血、死亡。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