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波的第一種作用是藉由直接撞擊組織,刺激神經軸突和人體疼痛接收器,產生立即止痛的效果。第二種作用是藉對組織造成空泡效應,在組織內形成微小氣泡,當氣泡破裂時,會產生壓力脈衝與能量,間接地撞擊組織。針對鈣化性肌腱炎患者,利用震波的空泡效應,可以有效瓦解鈣化性沈積物,使沈積物變小後讓身體更容易自行吸收。
來自衝擊波的高壓(正壓)及短促的上升時間,可達到止痛及刺激細胞復原的效果。 正壓衝擊波的能量,能刺激神經軸突及受體,產生即時的止痛效果 (閘門控制理論)。衝擊波使身體內C-Fiber跟Aδ產生內啡呔(Endorphine)等止痛物質,達到長時間的止痛效果。(脊隨效應)造成輕微發炎症狀。可刺激並傳輸所需要的養份到該患處,重新啟動自我修復的過程。同時可刺激新生血管生長因子,增進新血管形成 (neovascularization),進而改善血液循環,讓組織再生。
衝擊波也可刺激細胞,加速新陳代謝,促使細胞產生壓力纖維,以及改變細胞膜的滲透程度。後兩者可加快細胞吸取養份的速度,加速痊癒過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