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制專區

國內外最新疫情

 

​[最新疫情]新增17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呼籲符合猴痘疫苗接種對象的民眾儘速前往合作醫療院所接種112/05/3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7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5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5月26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23日至5月28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28例病例(116例本土及12例境外移入),其中60例已康復,15例仍住院治療中、53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以及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9日止,全國共93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且為增加民眾接種時間安排之彈性,其中9縣市、17家合作醫療院所有提供夜間或假日門診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

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9日共計完成38,776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247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8,529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6,780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32,697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6,079人,約為滿4週應接種第2劑的3成。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確診個案中9成無接種疫苗,僅有13人曾接種過1劑猴痘疫苗,但大多(11人,85%)是在接種前或接種後14天內暴露。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COVID-19疫情上升,上週平均每日新增209例COVID-19本土個案(併發症);另新增檢出16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112/05/3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24-5/30)每日平均新增20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17-5/23)之每日平均新增203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4,904例,未打滿3劑疫苗有2,416例(約49%),其中又以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70%為多(1,684例)。上週(5/21-5/27)平均每日新增20例死亡,較前一週(5/14-5/20)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5%具慢性病史、58%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綜合病例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須持續監測。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6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89例本土個案分別為59例XBB (其中XBB.1.5佔24例、XBB.1.16佔13例、XBB.2.3佔4例)、29例BA.2.75、1例BF.7;另71例境外移入分別為58例XBB (其中XBB.1.16佔21例、XBB.1.5佔16例、XBB.2.3佔2例)、12例BA.2.75、1例BA.2。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佔59%,已為主流株,其次為BA.2.75佔39%,須密切觀察。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9成,以XBB.1.5為多(41.6%),另XBB.1.9.1(15.7%)、XBB.1.16(13.2%)、XBB.1.9.2(5.2%)及XBB.2.3(3.6%)佔比上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因應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佔76%,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此外提醒兒童如出現抽搐,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請立即就醫,以即時治療,獲得妥善照護。

疾管署呼籲,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早接種,並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特別是以下四種情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
 

[最新疫情]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請家長加強幼童手部衛生;另上週新增7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提醒民眾如有呼吸道症狀、發紺等流感危險徵兆,儘速就醫112/05/30

疾病管制署今(30)日表示,國內目前仍處腸病毒流行期,且流感疫情持續,籲請民眾注意環境清消、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如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或流感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以利及早治療。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2023年5月21日至5月27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2,924人次,較前一週(12,423人次)上升4%,近2週上升幅度趨緩,惟整體趨勢仍呈上升且高於2017年以來同期,仍須警戒;另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維持累計3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等多種型別腸病毒亦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上升,請提高警覺及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一但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32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9例A型H1N1、11例A型H3N2、2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為19例男性、13例女性,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27日,其中25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7例死亡(6例A型H1N1、1例A型H3N2),年齡為未滿10歲及80多歲,為3例男性、4例女性,發病日介於4月2日及5月22日,其中6例分別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失智等慢性病史,4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75,897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4%,整體疫情趨勢上升;近期社區流感病毒A型H1N1占比上升,與H3N2同時流行。本流感季自去(111)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5月29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219例(95例A型H1N1、114例A型H3N2、5例A型未分型、5例B型),其中死亡33例(13例A型H1N1、19例A型H3N2、1例B型),79%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

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仍持續活耀,請民眾仍要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同時提醒醫師,如遇病人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措施]疾管署說明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及隔離治療作業流程112/05/29

疾病管制署今(29)日就近期報載由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上升,醫療院所及衛生單位反映法定傳染病通報及隔離治療等相關防治措施作業流程繁瑣一事,回應說明如下:

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自今(2023)年5月1日起降階為第四類傳染病,醫師發現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之中重症病患仍須於24小時內通報。目前醫療院所可透過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網站或運用醫院電子病歷自動通報(EMR)等方式線上通報。通報後依現行規定,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有隔離治療之必要時,得住院隔離治療。並由醫療院所填具「法定傳染病隔離治療建議書」,經醫療機構所屬之地方主管機關認定後,由地方主管機關開立紙本「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治療通知書」等相關文件送達病患或其家屬。

二、疾管署表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稱指揮中心)解編後,原為因應社區大流行經指揮中心規劃建立之電子開單系統已去任務化,並回歸常態作業。由於指揮中心解編後隔離通知書以電子化方式開立涉及電子簽章法等相關行政程序配合之轉銜,疾管署已先著手規劃通報等作業流程改善方案,包括「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時效由24小時調整為72小時(預估本週將公告修正實施),並研擬確診個案於通報後需隔離治療之條件,及簡化隔離治療通知書開立作業流程,以減輕醫療院所及衛生單位行政負擔。
 

[最新疫情]因應墨西哥馬塔摩洛斯(Matamoros)發生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事件,籲請醫療機構及民眾共同重視落實手術安全112/05/23

疾病管制署今(23)日表示,美國CDC在今(2023)年5月17日針對前往墨西哥進行外科處置的醫療旅遊發布警示。近期發現從墨西哥馬塔摩洛斯(Matamoros)返回美國的人當中,有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情形,這些病人都曾經於當地的診所(包括River Side Surgical Center及Clinica K-3)接受採取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方式的美容醫學手術。此次真菌性腦膜炎目前感染病原未明,但不具有傳染性,不會經由人與人間傳播擴散。

美國CDC建議,民眾如果有預定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美容醫學手術,在致病原因尚未釐清前,應延後或取消手術預約;並呼籲在今年1月1日起曾經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手術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疑似腦膜炎症狀(如發燒、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意識模糊、畏光等),應儘速前往醫院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所接受的醫療處置,以利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

疾管署籲請醫療機構提高警覺,於診療病人時,落實詢問相關主訴及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料,早期診斷及治療。手術感染可能對病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失能、死亡的風險,各國已將提升手術安全列為醫療品質重點項目;疾管署提醒,醫療機構與民眾共同重視落實手術安全的重要性,包括無菌措施、麻醉照護、安全注射行為及感染管制措施等,以預防或降低手術感染的風險。
 

[最新措施]自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佩戴口罩指定場所;另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對象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定期篩檢措施至6月30日止112/05/23

疾管署今(23)日表示,因應近期COVID-19疫情有升溫現象,又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且老人福利機構照護者多為感染後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脆弱族群,為保護民眾及機構人員健康,自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並維持裁罰規定,其他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救護車,則改列為建議佩戴口罩。調整後規定如下:

一、維持於以下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應依規定全程戴口罩。
(一)醫療機構:醫院、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
(二)醫事機構:藥局、醫事檢驗所、醫事放射所、物理治療所、職能治療所、助產機構、精神復健機構、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呼吸照護所、護理之家。
(三)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其他老人福利機構。
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

二、特殊情境建議要戴口罩,除維持原列情境: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搭乘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及特定運具(復康巴士、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時以外;調整「搭乘救護車時」及「出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高感染風險場所時」亦為建議戴口罩。

三、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

四、上述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疾管署另說明,同時考量近期機構住民篩檢陽性率於1.4%-1.6%間,且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應維持警惕避免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故延長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定期執行COVID-19公費快篩之措施:服務對象仍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至今年6月30日止;服務對象有症狀時亦進行快篩,檢驗出陽性需即時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個案,應立即請專責醫療院所診療,並依相關指引協助個案按指示進行隔離或治療;工作人員有症狀時進行快篩;另機構認為有必要時(如有接觸史、群聚等)亦得提供工作人員公費家用快篩;住民或服務對象及工作人員如為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將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公費試劑將陸續寄出提供上述機構使用。

疾管署強調,防疫回歸常態後,仍將持續運用確診(併發症)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變異株監測等多元指標掌握疫情變化。也提醒民眾應持續配合戴口罩規定及建議,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最新疫情]COVID-19疫情上升,上週平均每日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個案(併發症)。籲請尚未完成3劑COVID-19疫苗接種之65歲以上長者及早完成接種;另各地方政府亦將自5月24日起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鼓勵長者踴躍接種112/05/23

疾病管制署今(23)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17-5/23)每日平均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10-5/16)之每日平均新增154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3,447例,其中1,703例(約49%)未打滿3劑疫苗,1,184例(約34%)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上週(5/14-5/20)平均每日新增18例死亡,較前一週(5/7-5/13)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2%具慢性病史、67%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綜合病例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須持續監測。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9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129例本土個案分別為72例XBB (其中 XBB.1.5佔28例、XBB.1.16佔16例)、53例BA.2.75、3例BQ.1、1例BA.5;另67例境外移入分別為61例XBB (其中XBB.1.5佔14例、XBB.1.16佔26例)、5例BA.2.75、1例BQ.1。近四週監測總計,XBB(48%)成為本土主流病毒株,其次為BA.2.75 (45%)及BQ.1(5%),XBB佔比已超過BA.2.75且持續上升,目前兩者共同流行,須密切觀察。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87.9%,以XBB.1.5為多(43.8%),另XBB.1.9.1(13.9%)、XBB.1.16(11.6%)及XBB.2.3(4.6%)佔比上升,惟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並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因應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5%,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此外,為加強鼓勵長者儘速接種,各地方政府將自今年5月24日起提供尚未接種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第1次追加劑COVID-19疫苗之65歲以上長者500元(含)以下衛教品。

疾管署強調,防疫解封後,COVID-19對健康的威脅並未消失,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截至今年4月30日,65歲以上長者接種涵蓋率第1劑為86.8%、第2劑為84.1%、第1次追加劑為77.8%,未完成接種者近3成,籲請長者儘速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完成3劑接種,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同時為強化推動COVID-19疫苗接種,疾管署已於昨(22)日召開與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之聯繫會議,針對疫苗推動及催種作業,協調請各縣市整合轄內資源共同促進接種,安排所轄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並增加相關接種資訊之露出,以增進民眾接種可近性。

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COVID-19疫苗可減少感染,並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提醒未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儘速接種,其中追加劑劑次建議接種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以增進免疫保護力;另今年尚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之民眾亦鼓勵接種,共同提升免疫保護力。同時提醒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如為接種第2劑或追加劑COVID-19疫苗者,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接種後須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此外,相關接種資訊及衛教品發放,請以各縣市公布訊息為主。
 

[最新疫情]新增20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呼籲符合猴痘疫苗接種對象的民眾儘速前往合作醫療院所接種112/05/23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猴痘(Mpox)病例,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

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80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該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11例病例(9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53例已康復,10例仍住院治療中、4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2日共計完成32,608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9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2,410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1,04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29,942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2,666人。

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2日止,全國共8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流感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再延長至今(2023)年6月30日止112/05/23

疾病管制署今(23)日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72,136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2%,整體疫情趨勢上升;社區流行A型流感,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多,惟A型H1N1佔比持續上升,上週檢出數已與 A型H3N2相當。另考量隨多數人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已逾5個月致保護力逐漸下降,且自今(2023)年4月17日起口罩政策鬆綁,預期流感疫情將持續至6月,故再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下稱公費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今年6月30日止(如附件)。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18例流感併發重症(11例A型H1N1、5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及1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為10例男性及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5月1日至19日,其中14例具慢性病史,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2例死亡(A型H1N1及A型H3N2),年齡為70多歲及80多歲,均為女性,分別於5月9日及4月20日發病,分別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且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5月22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87例(103例A型H3N2、76例A型H1N1、3例A型未分型、5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46%),88%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79%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26例(18例A型H3N2、7例A型H1N1、1例B型),85%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6%具慢性病史。

疾管署指出,目前我國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配置於各縣市約4千家合約醫療機構(詳見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透過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網頁查詢https://antiflu.cdc.gov.tw/),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及瑞樂沙。由於目前流感與COVID-19在社區中共同流行,若民眾有類流感症狀,除可先用COVID-19家用快篩檢測外,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

疾管署提醒,民眾勿輕忽流感嚴重性,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待痊癒後再上班上學,以免病毒傳播。有關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合約醫療機構名單及流感防治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國內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籲請民眾返家後先更衣洗手,留意幼兒重症前兆病徵112/05/23

疾病管制署今(23)日表示,國內目前正處腸病毒流行期,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活躍度提升,籲請民眾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尤其成人感染腸病毒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嬰幼兒,請民眾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注意環境清消,落實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機會。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1例71型輕症病例,為於北部4歲女童,於5月中出現發燒、食慾差,活動力下降症狀,另新增1例為腸病毒D68型輕症病例,為於中部4歲男童,於4月底出現發燒、呼吸喘症狀,經治療後症狀均改善,並已出院。今(2023)年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累計11例、D68型輕症病例累計19例。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仍處於腸病毒流行期,上週(今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 12,263人次,較前一週(12,089人次)略升1.4%,整體趨勢仍呈上升且高於2017年以來同期,惟近2週增幅略緩,仍須注意;另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等多種型別腸病毒亦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上升,請提高警覺及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另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維持3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

疾管署說明,針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期核准國內2家疫苗製造廠之腸病毒71型疫苗藥品許可證一事,將於今年5月30日邀集2家廠商於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兒童及青少年預防接種時程工作小組會議報告相關資訊,並進行討論。

疾管署再次提醒,家長及嬰幼兒照顧者,應多加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但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消息]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即將於5月31日終止服務,民眾若有通知書證明需求請儘速下載112/05/16

疾病管制署今(16)日表示,因應今(2023)年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且世界衛生組織今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各國已陸續取消疫苗接種證明或篩檢陰性證明,我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提供申辦「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檢驗結果數位證明」、「接觸者隔離證明」、「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等服務至今年5月30日24時止,民眾若有需求,請儘速下載,數位證明申辦及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https://gov.tw/8ft ),今年5月31日即終止服務。

疾管署指出,「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終止服務後,如民眾仍有申請需求,相關說明如下:

1.「疫苗接種數位證明」部分,請依入境國家之要求,出示紙本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或赴旅遊醫學門診申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或至就近衛生所(臺北市為健康服務中心)申請預防接種證明書。

2.「檢驗結果數位證明」部分,請民眾逕依各醫療及檢驗機構提供之紙本或數位檢驗結果作為證明,不另提供統一規格之檢驗結果數位證明。

3.「接觸者隔離證明」及「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部分,請民眾逕洽隔離所在地地方政府(衛生局)。

疾管署提醒,民眾若有申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之需求,請儘速下載,並強調終止服務後,民眾各項證明之申請作業悉數回歸常態,由地方政府相關單位持續提供服務,完全不會受到影響;同時呼籲病毒並未消失,提醒民眾配合政策,完成疫苗接種,保持手部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需要時仍請佩戴口罩,一起守護更美好的臺灣。
 

[最新疫情]新加坡新增3例茲卡病毒確定病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另麥加朝覲於6月26日展開,建議行前2至4週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預防疾病威脅112/05/16

疾病管制署今(16)日表示,新加坡於今(2023)年5月12日公布3例本土茲卡病毒確定病例,均位於高文(Kovan)區,目前2名病患於家中休養,1名病患於醫院治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