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制專區

國內外最新疫情

 

[最新疫情]10月2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分兩階段開打,同時分三階段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請符合資格民眾儘速預約112/09/27

疾管署表示,今(112)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10月2日起開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疾管署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民眾開打後儘速預約接種,且65歲以上長者亦可與莫德納XBB.1.5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

疾管署說明,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共計採購698 萬 6,900 劑(含中央及地方委託代購量及可視衛生局需求再下訂之開口式合約量40萬劑),實施對象與去(111)年相同,第1階段優先開打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民眾若欲前往接種,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

另疾管署說明,為能更完整保護65歲以上長者,並降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發生或死亡風險及衍生醫療負擔,自今年10月2日起分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1958年(含)以前出生]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各階段實施期程如下:

一、第一階段(2023/10/2起):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且間隔至少1年者(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可公費接種1劑PPV23。

二、第二階段(2023/11/27起):從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

三、第三階段(2023/12/25起):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

疾管署指出,為提高65歲以上長者接種流感疫苗意願及當長者出現症狀時,可及時分辨是否為新冠肺炎感染,今年度65歲以上長者施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COVID-19等疫苗時,每接種1劑疫苗,每人可免費領取10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最多30劑,配送量用罄即停止發放。

疾管署提醒,秋冬時節到來,近期流感及呼吸道相關傳染病疫情上升,群聚事件通報亦有增加,提醒民眾除接種疫苗外,仍應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及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亦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如有流感疫苗、流感防治及肺炎鏈球菌疫苗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COVID-19疫情處於低點,上週平均每日新增33例COVID-19本土個案(併發症);另新增檢出95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112/09/26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6)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9/19-9/25)每日平均新增3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9/12-9/18)之每日平均新增40例下降。近7日(9/19-9/25)平均每日新增5例死亡,較前7日(9/12-9/18)之每日死亡平均數6例下降。近期國內疫情處於低點,仍須持續關注後續疫情變化。

疾管署指出,新增檢出95例Omicron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71例本土個案分別為69例XBB (重點變異株32例EG.5、9例XBB.1.5、6例XBB.1.9.1、6例XBB.1.9.2、5例XBB.1.16、3例XBB.2.3)、1例BA.2.75、1例BA.5;另24例境外移入個案均為XBB (重點變異株15例EG.5、4例XBB.2.3、2例XBB.1.16、2例XBB.1.5、1例XBB.1.9.1)。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 (96%)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 (40%)為多,其次為XBB.1.16 (13%) 及XBB.1.5 (9%)。 WHO表示XBB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為目前主流變異株,截至今(2023)年9月24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4.7%,其中以EG.5為多(34.8%),其次為XBB.1.16(20.6%),XBB.1.5(7.8%)及XBB.1.9.2(4%)占比持續下降,另XBB.1.9.1(11.7%)、XBB.2.3(9%)及XBB(7.3%)則持平。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雖下降,但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疾管署提醒,民眾除完整接種疫苗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外,也要注意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最新疫情]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且上週新增8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提醒民眾如有呼吸困難、發紺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112/09/26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6)日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09,054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另近二週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通報件數上升,上週通報91起,其中78起(87%)為校園群聚通報,檢出以流感病毒為主;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以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同時呼吸道融合病毒近期檢出陽性數亦呈上升趨勢,顯示社區呼吸道病毒活動度增加。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39例流感併發重症 (20例A型H1N1、19例A型H3N2),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9月11日至9月22日,其中33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8例死亡 (4例A型H1N1、4例A型H3N2),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7日至9月15日,均具慢性病史,其中5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截至今(2023)年9月25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741例 (以474例A型H1N1及249例A型H3N2為多),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4%),84%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2%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164例 (以121例A型H1N1及38例A型H3N2為多),73%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

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疫情呈現上升趨勢,群聚通報增加,且以校園為多,請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加強注意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及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亦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同時提醒醫師,如遇病人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請民眾持續落實孳清工作,並配合政府化學防治工作,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112/09/26

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女性,2人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10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19日至9月25日) 新增2,0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1,855例)、高雄市(82例)、雲林縣(27例)、屏東縣(20例)、嘉義縣(8例)、南投縣(6例)、臺中市(5例)、桃園市及新竹市(各4例)、嘉義市(2例)、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及新竹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077例男性、940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3日至9月25日,另新增11例重症病例,其中1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死亡病例新增3例。

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與前一週持平,須持續觀察,疫情傳播風險仍高。今(2023)年截至9月25日累計10,496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臺南市9,463例、雲林縣418例、高雄市397例、屏東縣61例、嘉義縣37例、桃園市23例、臺中市21例、新北市19例、臺北市15例、新竹市13例、南投縣9例、嘉義市7例、新竹縣及彰化縣各5例、苗栗縣2例、基隆市1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56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44例、雲林縣11例、高雄市1例,另累計死亡病例15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今年累計165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泰國43例、越南31例及印尼25例為多,其中1例重症病例。

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登革熱疫情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新加坡及越南近期疫情上升,泰國疫情仍處於高點,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疫情處上下波動;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347萬例,以南美洲巴西近257萬例報告數為多,秘魯、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國疫情亦屬嚴峻,請民眾前往當地時留意防蚊措施。

疾管署指出,當出現登革熱個案時,代表當地有帶病毒的病媒蚊,實施化學防治可儘速減少環境中帶病毒病媒蚊數量,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疾管署強調,政府於戶內外執行化學防治,使用藥劑、人員施作均依據法令規定執行,並以「安全性」為優先考量,噴藥地點亦由地方政府依疫情調查、病媒蚊密度監測等資料進行審慎的專業評估。現行衛生單位室內使用之防治藥劑以合成除蟲菊精為主,人體可正常將其代謝,為減少暴露,請民眾配合並確實遵守衛生單位在噴藥通知上所提醒的相關注意事項:噴藥前收拾重要物品及食品,噴藥時門窗緊閉、人及家中寵物不可待在室內、飼養水生動物應加蓋或移出戶外,噴完藥1小時(至少30分鐘)後再戴口罩進入打開門窗、風扇等使空氣對流,待通風完全後再進入屋內活動,並使用抹布或地板清潔劑擦拭較常接觸或使用的物品等,就可保護自身安全;若因特別體質出現不適症狀如疲勞、頭痛、頭昏、視線模糊、異常冒汗及流口水、胃痙攣或拉肚子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疾管署呼籲,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登革熱相關資訊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且中秋連假將至,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環境清消,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112/09/26

疾病管制署今(26)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且中秋連假將至,家庭出遊、親友團聚、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機會增加,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居家環境清消、通風,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此外,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9月17日至9月23日) 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3,043人次,與前一週(13,186人次)持平,仍高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71型、D68等多種型別腸病毒於社區持續活動,須持續注意學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今(2023)年累計維持10例重症(含1例死亡),分別為4例克沙奇A4型、3例 克沙奇A6型、2例腸病毒D68型及1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

疾管署提醒,大人感染腸病毒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嬰幼兒,因此大人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亦應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在家好好休息,儘量減少交誼活動,以利儘快恢復健康。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苗]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演變,自9月26日起開放莫德納XBB.1.5疫苗接種,首週優先提供65歲以上民眾,以提升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112/09/20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2023)年5月針對COVID-19疫苗抗原組成提出聲明,建議使用單價XBB.1衍生譜系作為新疫苗抗原成分,以提升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目前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 XBB為主流病毒株,爰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8月30日參酌WHO及國際各國建議、莫德納 XBB.1.5疫苗臨床試驗報告、用法用量與國內目前COVID-19疫苗儲備及使用情形,建議今年9月至明(2024)年9月全民接種1劑(除滿6個月至未滿5歲幼兒未曾接種者接種2劑等)莫德納XBB.1.5疫苗。

疾管署說明,考量國內本土併發症中65歲以上民眾佔7成以上,為降低感染COVID-19後併發重症和死亡風險,規劃接種對象實施期程如下:

一、首週自今年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

二、自10月2日起再開放醫護人員接種;

三、暫定自10月9日起開放全民接種,將視上述接種情形調整。

疾管署呼籲,為因應病毒株演變,請民眾依開放時程安排接種,各地方政府亦將因應實施期程妥為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另為鼓勵民眾接種,各地方政府將自今年9月26日起提供接種COVID-19疫苗之65歲以上民眾500元(含)以下衛教品,請民眾踴躍前往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相關接種資訊及衛教品發放,請以各縣市公布資訊為主。

此外,經考量變異株演進與目前國內疫苗庫存量、效期及接種實務作業等因素,自提供莫德納XBB.1.5疫苗接種服務起,將同時停止提供莫德納原病毒株單價疫苗與雙價BA.4/5疫苗及BNT原病毒株單價疫苗接種;Novavax則持續提供民眾選擇。

疾管署亦提醒,請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最新疫情]COVID-19疫情處於低點,上週平均每日新增40例COVID-19本土個案(併發症);另新增檢出8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112/09/19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9)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9/12-9/18)每日平均新增4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9/5-9/11)之每日平均新增44例下降。近7日(9/12-9/18)平均每日新增6例死亡,與前7日(9/5-9/11)之每日死亡平均數6例相當。近期國內疫情處於低點,仍須持續關注後續疫情變化。

疾管署指出,新增檢出84例Omicron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64例本土個案分別為59例XBB (重點變異株27例EG.5、9例XBB.1.16、6例XBB.1.5、6例XBB.2.3、3例XBB.1.9.2、2例XBB.1.9.1)、4例BA.2.75、1例BQ.1;另20例境外移入個案均為XBB (重點變異株12例EG.5、4例XBB.1.9.1、2例XBB.2.3、1例XBB.1.16、1例XBB.1.5)。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 (96%)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 (30%)為多,其次為XBB.1.16 (20%) 及XBB.2.3 (10%)。WHO表示XBB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為目前主流變異株,截至今(2023)年9月10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4.7%,其中以EG.5為多(36.2%),其次為XBB.1.16(17.5%),XBB.1.9.1(9.0%)及XBB.1.9.2(4.6%)占比持續下降,另XBB.1.5(12.2%)、XBB.2.3(9.8%)及XBB(5.4%)則持平。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雖下降,但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疾管署提醒,民眾除完整接種疫苗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外,也要注意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最新疫情]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請民眾持續落實孳清工作,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112/09/19

疾病管制署今(19)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均為70多歲男性,其中2人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5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

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12日至9月18日)新增2,01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1,849例)、高雄市(72例)、雲林縣(51例)、嘉義縣(13例)、屏東縣(11例)、新北市(5例)、臺中市(4例)、嘉義市(3例)、臺北市、桃園市及彰化縣(各2例)、新竹市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102例男性、914例女性,發病日介於8月25日至9月18日,另新增重症病例19例及死亡病例3例。

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與前一週持平,須持續觀察。今年截至9月18日累計8,481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臺南市7,608例、雲林縣391例、高雄市316例、屏東縣41例、嘉義縣29例、桃園市19例、新北市18例、臺中市16例、臺北市15例、新竹市9例、彰化縣5例、嘉義市5例、新竹縣4例、南投縣3例、苗栗縣2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38%,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重症病例46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35例、雲林縣11例,另累計死亡病例12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今年累計158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泰國42例、越南28例及印尼25例為多。

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登革熱疫情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菲律賓疫情仍處於上下波動且高於近年同期,寮國及柬埔寨疫情雖處下降趨勢,惟仍高於近年同期,緬甸亦有多地傳出疫情,本署已於9日15日提升菲律賓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並同步提升寮國、柬埔寨及緬甸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341萬例,以南美洲巴西近257萬例報告數為多,秘魯、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國疫情亦屬嚴峻,請民眾前往當地時留意防蚊措施。

疾管署提醒,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隨病例數增加,重症及死亡個案也陸續出現,請民眾務必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落實「巡、倒、清、刷」,檢查住家周遭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儲水容器應每週至少刷洗容器壁一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曾經確診登革熱、登革熱高危險群對象(如長者、懷孕婦女、嬰兒、具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等潛在疾病或獨居、居住於偏遠地區等特定社經狀況者),及具有流行區活動史之民眾,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如為感染登革熱的患者,務必聽從醫師建議治療、服藥,補充水分並多休息,使用蚊帳或防蚊藥劑,避免再受蚊子叮咬,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登革熱相關資訊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查閱,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且上週新增7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提醒民眾如有呼吸困難、發紺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112/09/19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9)日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02,087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另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通報件數上升,上週通報65起,其中54起(83%)為校園群聚通報,檢出以流感病毒為主;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社區為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35例流感併發重症 (20例A型H1N1、14例A型H3N2、1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27日至9月17日,其中27例具慢性病史,31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7例死亡 (6例A型H1N1、1例A型H3N2),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25日至9月11日,均具慢 性病史,其中4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截至今(2023)年9月18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699例 (以452例A型H1N1及229例A型H3N2為多),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3%),83%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1%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156例 (以117例A型H1N1及34例A型H3N2為多),73%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

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疫情呈現上升趨勢,群聚通報以校園為多,請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特別注意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及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亦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同時提醒醫師,如遇病人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請家長及教托育機人員,保持警覺留意幼童健康,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習慣112/09/19

疾病管制署今(19)日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9月10日至9月16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2,982人次,較前一週(12,358人次)上升5%,仍高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71型、D68等多種型別腸病毒於社區持續活動,須持續注意學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今(2023)年累計維持10例重症(含1例死亡),分別為4例克沙奇A4型、3例克沙奇A6型、2例腸病毒D68型及1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

疾管署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且開學後有逐漸升溫的趨勢,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疾管署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

疾管署提醒,部分患者感染腸病毒後,因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請民眾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尤其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後再抱小孩,且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皆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新增16例猴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呼籲符合猴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含曾接種天花疫苗者,儘速完成2劑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112/09/12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16例猴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6例、中部2例、南部8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14日至9月8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9月5日至9月1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9月11日累計確診328例病例(312例本土及16例境外移入),其中269例已康復結案,8例仍住院治療中、51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

疾管署表示,目前國內Mpox本土疫情呈散發流行,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另免疫低下民眾感染猴痘仍會有嚴重後遺症之風險,包括敗血症、肺炎、腦炎、角膜炎甚至影響視力等,為持續提升風險族群疫苗涵蓋率與保護力,增購10,000瓶疫苗已於9月7日運抵台灣,考量國內疫苗儲備情形及風險族群之保護力等因素,已於8月22日放寬「曾接種天花疫苗者」可接種2劑疫苗,呼籲僅接種1劑之民眾,儘速完成2劑疫苗之接種。該署亦再次提醒,疫苗接種服務自7月5日起,已擴大對象為「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3種,請符合猴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及早完成2劑疫苗之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

疾管署統計,截至9月11日共計完成94,102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457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93,645人次;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31,913人,僅接種1劑者30,276人。目前全國共143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資訊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並可直接點選各合作院所之連結網址進行預約掛號,並持續鼓勵各縣市衛生局規劃社區外展服務及夜間、假日門診服務,以提升猴痘疫苗接種目標對象接種之可近性。

疾管署提醒,如有前往國內外之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同時請留意自己或他人症狀,務必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最新疫情]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呼籲民眾加強防蚊措施,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112/09/12

疾病管制署今(12)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均為男性,3人均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7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